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媒体聚焦

加强医教协同为保障全民健康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时间:2014-12-02 作者: 浏览次数:

(2014年11月27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 李斌

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意义深远 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截至2013年底,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量已达72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9万人,为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院校医学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毕业后医学教育取得重要突破,继续医学教育逐步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卫生人才队伍总体质量不高、结构有待优化,合格临床医师不足;医学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医学基础教育、人文教育和基层见习实习不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等。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医改的推进,城乡居民健康需求不断上升,人才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事业改革发展的瓶颈,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

这是深化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必然要求。加强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努力建设一支人民群众可以信赖的合格的临床医师队伍,既是早日实现医改目标、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长久惠及人民健康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应有之义。我们要自觉把这项工作放在全面深化医改和教育改革的大局之中,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促进医学教育发展与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这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国以才立,业以才兴”,高素质的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最可宝贵的财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合格的、高素质的临床医师培养遵循特殊的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具有周期长、分阶段细、连续性强等特点,需要经过严格的院校医学教育、规范化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以及终身的继续医学教育。特别是院校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是从迈入医学殿堂到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5+3+X”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既注重理论学习,也注重临床实践训练,是参照国际主流医师教育培训模式、行业惯例和中国国情基础上的重大制度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善这项制度,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社会培养造就更多合格的、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

这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必然要求。2013年,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43.2亿,占全国总诊疗人次的59%,在分流病人、缓解看病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上短缺,尤其是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全国乡镇卫生院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不足23%,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大多未接受过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临床诊疗能力相对较弱,难以赢得百姓信任。患者到城市大医院就医,助推了城市医院扩张,“虹吸效应”又加剧了基层人才流失。我们必须坚决打破这一循环。明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组织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建设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群众普遍信赖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尤其是全科医师队伍。我们必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实现基层医师与大医院医师临床诊疗水平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考核,让人民群众就近获得较高质量、较低费用的医疗服务。

把医教协同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

各级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坚持把医教协同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坚持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与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互促互进,确保《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 进一步强化医教协同改革力度。

一是要以临床医学为重点,探索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各地省级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承担本地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的主体责任,摸清本地现状及各类人才需求状况,主动协调教育部门,按需调整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二是要完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

三是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探索举办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和精神医学方向专业,拓宽儿科、精神科人才培养渠道。加强紧缺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扩大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数量。 进一步推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建设。要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各地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完成工作目标。今年要坚决落实招收培训5万人的总体要求,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先满足全科等紧缺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规范为准绳,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对培训工作的评估督导,建立报告制度,加强动态管理,严格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培训水平。争取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早日出台。

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各级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全科和中医(含民族医)专业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承担培训基地职能的三级综合性医院,要设立全科医学科,牵头协调组织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共同做好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培养全科医生要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互结合。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培养留得下、用得上的适宜人才。从2015年起,面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培养一批专科起点的“3+2”助理全科医生。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有计划地加强全科医生系统性、规范化培训,不断扩大培训数量,力争到2020年在绝大多数地区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2名这样的全科医学人才。充分利用大中专职业院校资源,加强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工作。同时,加强统筹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基层各类在职在岗人员培训。

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要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纳入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加大支持力度。要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纳入区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同步启动实施。充分发挥国医大师等名老中医药专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继续实施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师承教育项目,探索建立全面覆盖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

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和激励政策。与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相适应,加快研究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合理确定各类医学人才的薪酬水平。完善基层和急需紧缺专业岗位医学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并向全科等岗位倾斜。对到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3年及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按规定补助学费或偿还助学贷款。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学毕业生,注册全科医师后可提前一年晋升职称。明年面向中西部地区的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就要毕业了,各地主管部门要及时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岗位,有计划地纳入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免费本科医学生也要认真履行协议,把基层岗位作为职业生涯的重要起点。卫生计生、中医药部门要与教育部门搞好对接,使这项中国特色的基层适宜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道路越走越宽阔。

消息来源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019/201412/178988.html

关闭